/* * $Revision: 1.2 $ */ 802.16 IP Telephony Lab會議紀錄 時間:97年1月3日16:20 地點:暨南大學科三館413教室 主講人:蔡政霖、陳柏州 紀錄:王筱婷 出席者:張文萍、張兢真、王鐘逸、陳柏州、王嘉裕、顏汎嘉、林文仁、蔡政霖、王筱婷 會議主題:Bandwidth Test Controller 會議內容: 1. Introduction 2. Bwctl install 3. Iperf 4. Client & Daemon 5. Demo 6. Reference 問題討論: <政霖主講部份> Q1. (p3)Abilene的發音問題 (老師建議) Abilene是美國學術網路的骨幹。 infrastructure本來是在字典中查不到的字,它意指基礎建設,像是高速公路、骨幹網路都是infrastructure。政府該做的就是infrastructure. Q2. (p5)是3-party還是3rd party? (老師提問) 3-party指的是三方(有三個參與者),而3rd party則是指由第三方啟動之意。 Ans: 要確認,但應該是3-party沒錯。 (政霖回答) Q3. 請去查NTP cookbook這份文件,了解time server的等級,政霖下次meeting可報告此文件。 一般校正時間應該找local server 效果較好。 本實驗室或許可以裝設GPS,便可架設一個level 1的NTP server. 政霖應該試著自行架設,因為研究上會用得到。 (老師補充) Q4. (p7)TCP/5001及TCP/ephemeral之不同? (老師提問) Ans. TCP/5001用在inbound traffic,TCP/ephemeral則是用在outbound traffic,且它是一段範圍。 Q5. (p7)標題要明確。此頁已不屬於Installing範圍。 (老師建議) Q6. Inbound、Outbound不對稱。通常不對稱的東西比較可能會有問題。 讀文件或做研究時要問自己奇怪的地方該如何改善,這樣一來說不定也可在技術文件改寫上有所貢獻。 (老師建議) Q7. 頻寬本來不就是慣用bps(bit per second)做單位?為何還要使用額外option改變預設單位? (鐘逸提問) Ans. 使用-f 後面接參數來改變預設單位的用意是讓bandwidth及總傳輸量兩者的單位相同,如此一來容易比對。 (政霖回答) Q8. 注意兩次simulation(一次是TCP,一次是UDP)的數值高低。請大家注意單位。 (老師提問) Ans. TCP數值(頻寬)較大。 Q9. (續上題)這與一般TCP/IP的觀念有衝突。為何? (老師提問) Ans. UDP沒有congestion control,也不會有slow start現象。 (兢真補充) 系統對UDP設的buffer size較小。 (柏州回答) 柏州的回答很接近了。 (老師補充) 每個packet的大小是否相同? (老師補充) Q10. 到底該如何對UDP協定下參數以得知實際頻寬? (老師提問) Ans. 待查。 要弄清楚實驗的bottle neck在什麼地方。 (老師補充) (政霖補充) Q11. 在玩工具時,先求架設起來、可以動,再求多玩出一些好玩的功能,讓Demo有加分效果。 (老師建議) Q12. Iperf這個utility有試過在IPv6環境中做實驗嗎? (老師提問) Ans. 沒有。(政霖回答) 實驗室的環境應該很適合做IPv6的實驗。 (老師補充) <柏州主講部份> Q13. 用BWCTL參數設為-t 10卻會用去11秒多的時間?這部份可能要再確認。 (柏州提問) Ans. 可能是使用的NTP server不同造成的誤差。 (柏州回答) Q14. (p20)投影片要修改。( 柏州提出) -Z(大寫Z) Debug mode -A(大寫A) Ans. (2007.1.7) 投影片已修改 傳至XMS了。 (柏州回答) Q15. [ 14]代表的意思為何? (文仁提問) Ans. ID?不確定。 (政霖回答) (2007.1.7) socket file descriptor. (柏州回答) Q16. MSS代表什麼? (老師提問) Ans. Maximum Segment Size. (柏州回答) Q17. NDT和BWCTL兩種頻寬測量工具的不同為何? (老師提問) Ans. NDT 所使用的WEB100 kernel只支援TCP的特性。 (文萍回答) 修改一下應該就可以支援UDP,只是還沒有人去開發。只不過這類貢獻並不適合成為碩士論文主題。 (老師補充) Q18. 可以量測位於NAT內外兩點之間的頻寬嗎? (嘉裕提問) Ans. 不行。只能支援public IP address. (柏州回答) Q19. BWCTL 的目的是查出Internet上會造成擁塞的bottle neck在什麼地方。 Iperf可量測點對點的頻寬,而BWCTL 是利用Iperf這個utility得到點對點之間的頻寬,並實施access control,便可綜觀整體網路,找出造成擁塞的bottle neck,是一個省時省力的機制。 也可以禁止非授權的測試。 (老師補充) 像是page 16的bwctld.limits,政霖和柏州的研究中可以參考這樣的概念,加入access control。 同學們出去工作後,可以思考在VoIP這個領域發展通話品質保證的服務(e.g.白金會員),目前的IP phone都沒有這樣的功能,其實只要在話機上跑一個小小的Iperf utility,便可提供這樣的服務。 Q20. netperf的功能與Iperf是否不同? (汎嘉提問) Ans. 兩者差不多。(政霖回答) netperf有圖形介面。 (老師補充) Q21. 可否再說明一次access control機制? (筱婷提問) Ans. 每一層級的使用者皆可對其可使用頻寬及可使用區域作限制。 而bwctld.limits中的0值表示使用預設值(不限制)。 (柏州回答) Q22. BWCTL有什麼樣的缺點嗎? (兢真提問) Ans. 每台主機都要裝設,而且都必須是public IP address,主控的伺服器還必須知道每一台主機的IP address. (柏州回答) 可以想一個自動化的機制。像是先跑一次traceroute得知中間每一node的IP address,提供給server. ...不過這樣好像會有問題。traceroute 只能針對router使用,但不一定router都有Iperf. (老師補充) 可以在每台router加入port mapping機制。 (柏州提出) 真是個好主意!說不定可申請專利。 (老師補充) 若是中間有router不願配合此機制,需有配套(e.g.標注*跳過) Q23. access上下層的Bandwidth限制是否一定要上層大於下層? (文萍提問) Ans. 應該就是階層式的概念。 (老師補充) Q24. 是否大家的AES key 都相同呢? (鐘逸提問) Ans. 只有中間控制的server需要產生,再送給兩端確認。 (柏州回答) 待追蹤事項: Q2 經過查證之後,是third-party,所以是第三方啟動之意思。 (政霖補充) Q10 查證的結果是這樣子的,TCP它可以測量頻寬,而UDP是 ”Client can create UDP streams of specified bandwidth.” 然後藉此來測量packet loss、delay jitter,所以我由此認為iperf並沒有辦法測試它實際的頻寬,只能藉由使用者給訂的頻寬來做其他的量測。 (政霖補充) 臨時動議: 下週因適逢期末考,實驗室meeting暫停一次。 請大家考完期末考,能全力衝刺研究,在寒假到過年前(1/11∼2/5)這段期間,將研究進度推進到一個段落。(老師建議) 散會: 結束時間:18:20